一、政策形势
1、美国《14117最终规则》 (数据脱钩新规)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美国“数据脱钩”新规即美国《关于防止受关注国家获取美国人大量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行政命令》之最终规则《防止受关注国家或受规制主体获取美国敏感个人数据和政府相关数据》(“《14117最终规则》”)自2025年4月8日生效以来,触发该新规的企业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2025年10月6日,《14117最终规则》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核心特点包括:
明确的合规要求:受管辖的美国实体需要制定详细的数据合规计划,并对受限交易进行尽职调查。该计划必须包括风险验证程序、书面政策,并需进行年度审计。
广泛的定义:政策对"受关注国家"、"受规制主体"以及"敏感个人数据"(可能涵盖基因组数据、地理位置数据、财务信息等)都有宽泛的定义,扩大了其管辖范围。
深远影响:这直接影响了与"受关注国家"有数据往来业务的跨国企业,尤其是科技、金融、医疗和汽车等行业。企业需要立即着手进行数据分类映射,并审查现有的第三方数据共享协议。
https://www.ctils.com/articles/22639
2、《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共同推动云计算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该指南着眼于未来,旨在构建一个覆盖云计算全要素的标准体系。其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技术、服务、应用、管理和安全6个部分。
明确安全范畴:将“安全标准”作为六大板块之一,专门用于规范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
推动规模化应用:计划到2027年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这意味着云服务商和使用云服务的企业都需要关注并遵循这些即将出台的标准,以确保合规性。
https://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25-10/14/content_9126562.htm
二、数据安全事件
1、网易云音乐"二次放号"事件
10月11日,网友用新办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验证码后直接登录26万粉丝“李玟”账号,可查看私信。
新用户通过运营商"二次放号"的手机号,直接登录了已故歌手李玟的网易云音乐账号,暴露了"手机号+验证码"默认授权模式的巨大风险,引发对数字遗产和隐私泄露的广泛担忧。
个人数据安全的警示
这起事件虽然始于一个手机号,却揭示了数字身份管理中的系统性漏洞。
核心问题:当前许多互联网服务将手机号默认为核心身份凭证,并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授权登录。当手机号因用户弃用而被运营商回收并再次销售(即"二次放号")时,原号主绑定的各类账号并未被平台自动解绑,导致新号主可以轻易接管这些账号。
潜在风险:这不仅涉及个人隐私泄露(如私信、收藏等被查看),更引发了关于数字遗产继承和虚拟财产安全的广泛讨论。如果该账号绑定了支付功能,后果将更为严重。
行业反思:该事件促使各大互联网平台重新审视其账号安全机制和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思考如何增加除手机号外的辅助验证手段,并为用户提供明确、便捷的账号解绑路径。
https://www.c114.com.cn/video/5917/a1298621.html
2、甘肃平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近日,甘肃平凉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在“净网2025”专项工作中成功侦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账号注册、买卖转手等犯罪环节的全链条打击,有力打击了网络黑色产业链,切实阻断了公民个人信息外流渠道,维护了群众个人信息安全。
案情核心内容
犯罪手法:犯罪团伙以科技公司为掩护,通过非法购买、骗取等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批量注册公司营业执照和电商平台账号,最终将这些账号进行售卖,形成了完整的黑产链条。
全链条打击:公安机关此次行动,实现了从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账号注册到买卖转手等所有犯罪环节的全链条打击,有力阻断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外流。
法律依据:该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显示了法律对此类犯罪的强力震慑。
https://www.hntv.tv/news/0/1976943802857656321?from=dxlist
3、金融科技企业遭"丝绸诱饵"攻击
近日披露,Seqrite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一起高度针对性的网络间谍活动,代号"丝绸诱饵行动"(Operation Silk Lure)。攻击者通过恶意简历诱饵和计划任务持久化手段,渗透中国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领域的企业。
"丝绸诱饵行动"呈现出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典型特征:
高度伪装的社会工程学:攻击者冒充求职者,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发送使用简体中文编写的、高度本地化的简历作为诱饵,可信度极高。
复杂的技术链条:攻击并非单一文件,而是通过恶意LNK文件触发一个多阶段加载过程,最终投放功能完善的ValleyRAT木马,具备信息窃取、键盘记录、数据外泄等多种能力。
强烈的目的性:此事件警示我们,特定行业(如金融、加密货币)正面临持续且专业的网络间谍威胁,企业需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并对可疑邮件保持高度警惕。
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453026.html
4、湖南某文旅公司因数据安全漏洞被罚
近日,湖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查明,某文化旅游公司因未采取加密等安全技术措施、未按规定留存日志导致数据泄露,被网信部门罚款15万元,凸显了企业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监管落实情况。
湖南文旅公司被处罚的案例,虽然罚款金额不高,但信号意义强烈:
义务落地:《数据安全法》中"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规定不再是原则性条款,监管部门正通过具体执法行动推动其落地。
常见问题:该案例中点名的"未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和"未按规定留存网络日志"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短板。
警示效应:此案表明,所有网络运营者都必须投入资源,落实基本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否则将面临直接的行政处罚风险。
三、技术、产品与市场
1、国科锐电全国产AI加密手机
近日,安徽国科锐电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工智能量子加密手机“Reed Gk5”于2025年10月中下旬正式量产,未来将同步发行海外版。这是首款全国产化硬件加密手机,搭载6nm芯片、金融级加密和端侧AI大模型,主打无网环境安全通信。这款“Reed Gk5”手机实现了从硬件、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国产化,主要面向对通信安全有极高要求的场景。
硬件级加密:手机采用双SPU加密单元,达到国际金融级EAL6加密标准,能有效防止通话和信息被窃听。
端侧AI能力:首批植入DeepSeek AI端侧大模型,在无网络环境下也能进行高效AI交互,响应速度提升15倍,非常适合野外作业、紧急救援等离线环境。
明确目标市场:其7890元的亲民定价和全国产化供应链,明确指向了数字资产投资者、金融机构员工、政府及企业高管等需要高等级隐私保护的用户群体。
https://www.ahcaijing.com/html/2025/shangye_1016/590185.html
2、中国移动发布《抗量子密码迁移白皮书》
2025年10月12日,在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中国移动抗量子密码迁移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是国内通信行业首份抗量子密码落地指南,为未来通信系统应对量子计算威胁提供迁移路径和架构,其重要性在于它前瞻性地指出了量子计算机未来可能破解现有加密体系的威胁,并给出了行动蓝图。
核心要点与影响:
提供迁移框架:它创新提出了“自主可控+弹性兼容”的抗量子安全网络架构,为通信行业未来十年的密码系统升级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径。
呼吁产业协作:白皮书由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国家级机构、高校和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编制,强调了从算法标准、技术创新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协同必要性。
战略意义:对于从事通信、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的企业而言,关注并提前规划抗量子密码迁移,是一项关乎未来业务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任务。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15/WS68ef6969a310c4deea5ec7fa.html